中國傳統文化之中醫文化

文章來源:藥博園 發布時間:2023-07-08 瀏覽次數: 183次


一 中國古代醫學的發展概述



中國傳統醫學是包含著幾千年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而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并發展而成的醫學理論體系。它誕生于原始社會,源于樸素的原始人民對自然萬物的崇拜,至春秋戰國時期已形成了基本的醫學理論體系,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和不斷完善,中國傳統醫學不斷走向成熟,對世界各國醫療衛生事業有著深遠影響和重要意義。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中醫產生于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采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藥、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西漢時期,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東漢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張仲景,他已經對“八綱”(陰陽、表里、虛實、寒熱)有所認識,總結了“八法”。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還創立了健身體操“五禽戲”。唐代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并總結經驗,收集5000多個藥方,并采用辨證治療,因醫德最高,被人尊為“藥王”。唐朝以后,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兩宋時期,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醫學分科接近完備,并且統一了中國針灸由于傳抄引起的穴位紊亂,出版《圖經》。金元以降,中醫開始沒落。明清以后,出現了溫病派、時方派,逐步取代了經方派中醫。在明朝后期成書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標志著中藥藥理學沒落。同一時期,蒙醫、藏醫受到中醫的影響。在朝鮮東醫學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例如許浚撰寫了《東醫寶鑒》 。



二、古代名醫及重要的醫學典籍



1 《黃帝內經》



簡稱《內經》,原書18卷。其中9卷名《素問》;另外9卷無書名,黃帝內經漢晉時被稱為《九卷》或《針經》,唐以后被稱為《靈樞》,非一人一時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戰國至東漢時期。每部分各為81篇,共162篇?!端貑枴分饕撌隽俗匀唤缱兓囊幝?、人與自然的關系等;《靈樞》的核心內容為臟腑經絡學說。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傳統醫學巨著。它總結了春秋至戰國時期的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并吸收了秦漢以前有關天文學、歷算學、生物學、地理學、人類學、心理學,運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論,對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做了比較全面的闡述。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癥”、“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反映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確立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 成為中國醫藥學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源泉。



2 《傷寒雜病論》



東漢張仲景所著。張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名機,字仲景,南陽人。



本書包括六經辨證、雜病辨證、平脈法,特別是載有六氣主客、傷暑病脈證并治、熱病脈證并治、濕病脈證并治、傷燥病脈證并治、傷風脈證并治、寒病脈證并治等篇,對六淫病邪風、寒、暑、 傷寒雜病論濕、燥、熱等論述較為詳盡,這是本書與其他版本不同之最大特點。同時,書中還列舉了許多病例,并保存了大量有效方劑。內容豐富,理、法、方、藥連貫緊湊,理論聯系實際,至今還是學習中醫必循的一本重要醫著。



在這部著作中,張仲景創造了三個世界第一:首次記載了人工呼吸、藥物灌腸和膽道蛔蟲治療方法?!秱s病論》成書近2000年的時間里,一直擁有很強的生命力,它被公認為中國醫學方書的鼻祖,并被學術界譽為講究辯證論治而又自成一家的最有影響的臨床經典著作。書中所列藥方,大都配伍精當,有不少已經現代科學證實,后世醫家按法施用,每能取得很好療效。歷史上曾有四五百位學者對其理論方藥進行探索,留下了近千種專著、專論,從而形成了中醫學術史上甚為輝煌獨特的傷寒學派。據統計,截至2002年,光是為研究《傷寒雜病論》而出版的書就近2000種。



3 《神農本草經》



又名《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本經》,中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撰人不詳,“神農”為托名。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植物藥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46種),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藥理論精髓。其成書年代自古就有



不同考論,或謂成于秦漢時期,或謂成于戰國時期。



中國歷史上有“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傳說,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在與自然和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發現藥物、積累經驗的艱苦過程,也是中藥起源于生產勞動的真實寫照。



書中對每一味藥的產地、性質、采集時間、入藥部位和主治病癥都有詳細記載。對各種藥物怎樣相互配合應用,以及簡單的制劑,都做了概述。更可貴的是早在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通過大量的治療實踐,已經發現了許多特效藥物,如麻黃可以治療哮喘,大黃可以瀉火,常山可以治療瘧疾等等。這些都已用現代科學分析的方法得到證實。



在中國古代,大部分藥物是植物藥,所以“本草”成了它們的代名詞,這部書也以“本草經”命名。漢代托古之風盛行,人們尊古薄今,為了提高該書的地位,增強人們的信任感,它借用神農遍嘗百草,發現藥物這婦孺皆知的傳說,將神農冠于書名之首,定名為《神農本草經》。儼然《內經》冠以黃帝一樣,都是出于托名古代圣賢的意圖。



4 《難經》



中醫理論著作。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3卷。原題秦越人撰?!半y”是“問難”之義,或作“疑難”解?!敖洝蹦酥浮秲冉洝?,即問難《內經》。作者把自己認為難點和疑點提出,然后逐一解釋闡發,部分問題做出了發揮性闡解。全書共分八十一難,對人體腑臟功能形態、診法脈象、經脈針法等諸多問題逐一論述。但據考證,該書是一部托名之作。約成書于東漢以前(一說在秦漢之際)。該書以問難的形式,亦即假設問答,解釋疑難的體例予以編纂,故名為《難經》。內容包括脈診、經絡、臟腑、陰陽、病因、病理、營衛、俞穴、針刺等基礎理論,同時也列述了一些病證。該書以基礎理論為主,結合部分臨床醫學,在基礎理論中更以脈診、臟腑、經脈、俞穴為重點。其中1~22難論脈;23~29難論經絡;30~47難論臟腑,48~61難論??;62~68難論俞穴;69~81難論針法。書中對命門和三焦的學術見解以及所論七沖門(消化道的7個沖要部位)和八會(臟、腑、筋、髓、血、骨、脈、氣等精氣會合處)等名目,豐富和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該書還明確提出“傷寒有五”(包括中風、傷寒、濕溫、熱病、溫?。?,并對五臟之積,泄痢等病多有闡發,為后世醫家所重視。全書內容簡扼,辨析精微,在中醫學典籍中常與《內經》并提,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古典醫籍之一。有多種刊本和注釋本。



三、中國古代名醫介紹



一、針灸之祖——黃帝,姓姬,軒轅。黃帝是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F存《內經》即系托名黃帝與歧伯、雷公等討論醫學的著作。此書治療方法多用針刺,故對針刺的記載和論述亦特別詳細,對俞穴和刺闔、刺禁等記錄較詳。



二、醫祖——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渤??む崳ń窈颖比吻穑┤?。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復生;齊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聞三下?!妒酚洝饑摺份d有他的傳記病案,并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



三、神醫——華佗(145—208) 又名敷,字元化,后漢末沛國(今安徽亳州)人。精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對“腸胃積聚”等病,飲麻沸散,須臾便如醉腸洗滌,縫腹摩膏,施行腹部手術。



四、醫圣——張仲景 名機,漢末向陽郡(今河南南陽人)人。相傳曾任長沙太守,當時傷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對祖國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五、藥王——孫思邈(581—682) 唐朝京兆華原(今陜西耀州)人,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因治愈唐太宗唐太后頭痛病,宮廷要留他做御醫,他扯謊采“長生不老藥”獻皇上,偷跑了。監視人謊報采藥時摔死,太宗封孫思邈為藥王。



六、法醫之祖——宋慈,宋朝福建人。1247年總結宋代前法醫方面的經驗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寫成《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文著。



七、藥圣——李時珍,字東壁,號頻湖,明朝蘄州(今湖北蘄春)人。長期上山采藥,深入民間,參考歷代醫書800余種,經27年的艱苦,著成《本草綱目》,所載藥物共1758種,被譯為日、法、德、俄等國文字。



四、中醫文化小知識



岐黃之術:公元前26~22世紀時,黃帝是傳說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姓姬號軒轅氏、有熊氏。岐伯,傳說中的醫家,黃帝的臣子?,F存有中國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是《內經》,此書托黃帝與岐伯討論醫學,并以問答的形式而成,又稱《黃帝內經》。后世稱中醫學的“岐黃”、“岐黃之術”,即源于此。



醫中圣手:《孔子傳》載:“于事無不通,謂之圣”,即無所不通。手,指專司或專情其事的人。醫中圣手即是對醫生精湛醫術的高度稱贊。



懸壺:《后漢書·費長房傳》載,市中有一老翁賣藥,懸一壺于市頭。而他的藥給人治病,每每藥到病除,十分有效,引起人們的注意。結果發現這個神奇的老頭,每到落市關門后,他就跳入葫蘆里。古代醫藥不分家,就把“懸壺”作為行醫的代稱。一些開業醫生也將葫蘆作為招牌,表示開業應診之意,后人稱醫生的功績為“懸壺濟世”。



杏林:三國時董奉,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為人治病,不受謝,不受禮,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樹作為紀念。重癥愈者種5株,輕者1株。數年后,蔚然成林,紅杏累累。他建一“草倉”,告訴人們,要杏果的,不用付錢,只要拿一器谷子來換一器杏果。這樣用杏果換來的谷子堆積滿倉,他用這些谷子救濟貧民。人們非常感謝他,送他匾額上寫“杏林”、“醫林”、“譽滿杏林”、“杏林春暖”。這些贊譽之詞成為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雅稱。



虎守杏林:傳說,董奉一天回家途中遇茅草叢中臥著一只老虎。細看沒有吃人的兇相,一動不動,抬頭張嘴,大聲喘氣,流著淚,表情很痛苦樣子,是求董奉治病。董仔細看了老虎說:“明天此時你來此等候,我給你治病?!崩匣Ⅻc頭走了。第二天董奉把兩個鐵環戴在胳膊上,叫老虎張口,鐵環用來防虎咬。他用手掏出老虎喉嚨里的骨頭,治愈了老虎的病,后來老虎為了報恩,就為董垂守杏林。今人用“虎守杏林”,意在褒揚像董奉那樣高超的醫術。



再世華佗:華佗一次在途中,見有人出殯,他看見棺材縫里流出來的血,還像活人的血,于是上前救治,終于救活在棺材里假死的產婦,被人們譽為“神醫”。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度龂萘x》說他能為曹操開頭顱治其頭風病。后人用“再世華佗”來贊揚醫生的醫術高明。



青囊:指古代醫生盛醫書的囊,后借指醫術?!逗鬂h書·華佗傳》張冀《補注》:“吳押獄者每以酒食供奉,佗感其恩,告日:‘我死非命,有青囊未傳,二子不能繼業,修書與汝,可往取之’。吳至金城,取又藏之。佗知不免,大飲如醉而殂。吳棄役回家,向妻索書,妻日:‘縱學得神術,終斃于獄中,故我以囊燒毀也’”。因華佗精醫術,生前行醫各地,聲名頗著,所以,“青囊”也成了醫術的代稱。



蒼生大醫:唐代藥王孫思邈,醫德高尚,堪稱醫學界的典范。他在《千金要方》中寫道:“若有疾厄(災難)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怨親善友,華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不得瞻前顧后,慮吉兇,護措身命。深心凄愴,勿避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成蒼生大醫?!焙笕藢︶t德高尚的醫生尊稱“蒼生大醫”。



五、古典文學中的中醫文化



1 南宋的時期的辛棄疾是我國歷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和愛國者,他現存的六百多首詞作,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題材范圍,幾乎達到了無事、無意不可入詞的地步。其中最有趣的是他用藥名連綴寫成的一首《滿庭芳。靜夜思》,寫給他久別的妻子,表達相思之情:“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郁,金褸織硫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掠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黃?!痹~中用了云母、珍珠、防風、沉香、郁金、硫磺、黃柏、桂枝、蓯蓉、水銀、連翹、半夏、薄荷、鉤藤、常山、縮砂仁、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菊花等25味中藥的藥名,巧妙地運用了藥名字面上的意義,情趣盎然。



2 《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也精于中藥,在《西游記》中有很多用中醫中藥治病的故事,寫得很符合醫理,他用中藥寫的藥名詞《西江月》,描寫孫悟空大戰進犯花果山的獵戶,激烈拼殺的情景躍然紙上:“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人參官桂嶺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難歸故里,檳榔怎得還鄉?尸骨輕粉臥山場,紅娘子家中盼望?!卑汛蚨返膱雒婷鑼懙梦┟钗┬?。詞中用了烏頭、海馬、人參、官桂、朱砂、附子、檳榔、輕粉、紅娘子等藥名。



3《紅樓夢》是一部中國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其中有大量中醫藥內容描寫,涉及中醫藥各個環節,深刻體現了中醫與傳統文化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全書以中醫藥命名的有“張太醫論病細窮源”、“拾麒麟侍兒論陰陽”、“胡庸醫亂用虎狼藥”等十一個章節之多,足可見中醫藥在曹雪芹心中的重要地位。從疾病分科的角度,既有內科常見病、多發?。嘿Z雨村等人的風寒,劉姥姥的泄瀉,黛玉的中暑,還有疑難雜癥,林黛玉每歲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的嗽疾,有點像時下熱門的“時間醫學”;又有婦科:要了秦可卿性命的閉經,王熙鳳羞于說出口的漏經、下紅之癥;還有兒科:寶釵吃“冷香丸”才醫得的胎熱,巧姐的痘疹和驚風;甚至涉及一些“祝由科”、導引氣功的怪病如:鳳姐和寶玉被魔法算計的邪祟之病,妙玉坐禪時的走火入魔。從處方用藥的角度:第十一回秦可卿的藥方中的人參等十六味藥,第五十一回有胡庸醫亂用的麻黃、枳實等虎狼藥;散見于全書的藥方有人參養榮丸、獨參湯、八珍益母丸、左歸、右歸等二十幾張處方。疾病種類之多樣,分科之細密,處方用藥之繁多,非精通醫理者不能為之,從中足可見曹氏之深厚中醫修為。



4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曾用藥名寫過一首《桂枝兒》的情書:“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樸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地為伊擔心,白芷兒寫不盡離別意,囑咐使君子切莫作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愿對著天南星徹夜地等?!边@封情書用了枳實、地骨皮、威靈仙、細辛、厚樸、破故紙、人參、甘草、黃連、白芷、使君子、半夏、當歸、天南星等藥名。



5 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曹操聽說華佗名聲很大,于是就想法考一考華佗的本事,他隨口說了一首四言詩:“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初入其境。長生不老,永遠康寧。老娘獲利,警惕家人。五除三十,假滿期臨。胸有大略,軍師難混。接骨醫生,老實忠誠。無能缺技,藥店關門?!比A佗聽后揮筆行墨,寫了十六種中草藥的名字,穿心蓮、杭菊、滿天星、生地、萬年青、千年健、益母草、防己、商陸、當歸、遠志、苦參、續斷、厚樸、白術、沒藥。曹操不由得折服。



六 醫藥文化相關的歇后語



八十歲老漢——白頭翁



  百年果殼——陳皮



  立夏過后的小麥——大黃



漫天飛雪——銀花



  二十一天——三七



五月間的禾桿——夏枯草



  剛開墾的農田——生地



  腰間掛刀——防己



樹枝吊葫蘆——木瓜



  逾期未回家——當歸



屋周圍修墻——防風



寫在后面



中國傳統醫學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國古代人民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中醫的發展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現代醫學的發展和壯大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中醫文化蘊含著中國古代人民對于大千世界的思考,對于世間萬物生命的尊重。中華文明猶如廣闊無垠的汪洋大海,海納百川,兼收并蓄。我相信中醫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必然會歷盡千古而依然擁有鮮活的生命力。


安國現代中藥農業園區